全國“質量月(QualityMonth)”活動是在國家質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門的倡導和部署下,國家相關部門、廣大企業和社會各界于9月份組織開展的一個月質量專題活動,旨在提高全民族質量意識和質量水平。我國“質量月”活動始于1978年,第一次全國“質量月”廣播電視動員大會是1978年8月31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的,出席會議的有當時國務院領導李先念、余秋里、方毅、陳幕華、王震、谷牧、康世恩等7位副總理。我國質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在每年全國"質量月"活動期間,都要召開全國性的相關表彰大會和論壇,總結交流全國質量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對質量管理成績突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并邀請有關著名專家、學者、政府部門領導和企業家代表圍繞論壇主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顯而易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特征。
關于高質量發展的闡述不可勝數。高質量發展一定是也必須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五個成為”即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就是要大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提升質量治理水平。質量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監管的重要工作,是各地各部門的重要任務。質量治理就是綜合運用各種質量手段,著力解決質量問題,使質量水平不斷提高,進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動。質量治理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手段,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質量治理要達到的目標。沒有質量,就沒有高質量。質量提升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重要支撐、重要引擎。推動質量提升,建設質量強國,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